花卉种植

宋世江小蘑菇种出大收益

近日,来到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石银村4组村民宋世江的蘑菇种植基地,看见刚出土不久的白色圆形小蘑菇长势喜人,甚是鲜嫩漂亮。 宋世江是石银村有名的蘑菇种植能手,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资本后回村建起了首个蘑菇种植基地。2003年,他回到家乡,投资5万多元,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菇场,准备种植蘑菇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由于气候原因,一个生长周期下来,菇场的菌种成活率不到50%。 “当时真是心痛啊,那些是我的血汗钱,是我的全部心血。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,宋世江并没有退缩,而是冷静寻找成活率不高的根源。为尽快掌握蘑菇的种植技术,他吃住在菇场,顾不得菇房异味和蚊虫叮咬,整天研究营养土壤配方,观察蘑菇的生长和习性。经过3个月的努力,他摸索出一套适宜的蘑菇种植技术,菌种成活率高达98%以上。由于当时他种植的双孢蘑菇在泸州本地市场不多,加之口感好,品质佳,上市后很受消费者青睐,当年就收回了成本。 从2008年开始,在经过几年的摸索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,宋世江开始扩大种植规模。目前,宋世江共建成了5个蘑菇房,蘑菇场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,年产量都保持在6000公斤以上,每公斤批发价14元左右,年产值超过80万元。 规模扩大了,让蘑菇卖得出好价钱才是关键。近几年,宋世江探索出了一套循环蘑菇生产技术,他的五个房种植的蘑菇在生产时间上都间隔半个月,避开了集中上市时间,实现了错时销售,保持了收入的稳定。目前,每天产出的200多斤蘑菇常年走俏纳溪、泸州市场,一天下来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。 富裕起来的宋世江没有忘记周边致富无门的贫困户。宋世江在生产蘑菇所需的稻草、秸秆收购上,凡是贫困户家的全部收购。这两年,每年稻草和秸秆收购量都在50吨以上,其中贫困户家的稻草、秸秆就在40吨左右,一年下来购买稻草、秸秆费用近5万元,贫困户户均稻草收入近2000元。 (作者:周超文肖光荣陶文斯 来源:农民日报)